近期,券商股份回购的动态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以往多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不同,近两年“注销式回购”的案例显著增加,这一趋势显示出券商在优化资本结构和提升股东回报方面的新策略。
多家券商已更新了其回购股份的进度。华安证券在2月6日发布的公告中透露,今年1月,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了175万股,占总股本的0.04%,支付金额达到1001.35万元。截至今年1月底,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已达1780.37万股,占总股本的0.38%,累计支付金额超过1.1亿元。根据华安证券去年11月的回购方案,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总额在1亿元至2亿元之间,且所有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西部证券同样在2月6日发布了回购进展公告。自去年2月宣布回购计划以来,截至今年1月底,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了614.79万股,占总股本的0.14%,累计成交金额为5009.6万元。西部证券表示,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旨在提升长期股东回报,促进管理团队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
湘财股份也在近期更新了其回购进度。截至今年1月31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694.37万股,占总股本的0.24%,支付金额达到4429万元。湘财股份表示,回购股份旨在维护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并促进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券商积极推进股份回购,不仅反映了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也体现了公司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提升股东回报的决心。回购股份可以减少在外流通的普通股数量,从而改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进一步增强投资吸引力。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可以向市场传达管理层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信号,进而提升投资者信心和估值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注销式回购”逐渐成为券商回购股份的主流方式。与以往多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不同,注销式回购主要是通过减少股本来提高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回报率和每股分红等财务指标。这一方式能够向投资者释放公司具有更高投资价值的信号。例如,华安证券、广发证券等国内知名券商均选择了注销式回购的方式。
政策方面也对“注销式回购”给予了引导和鼓励。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而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意见也强调要提升股份回购效果和监管约束力,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以增强稳市效果。业内人士指出,选择注销式回购的上市公司需要有足够充裕的现金流支持,这类企业通常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
相较于现金分红,回购注销无需除权,短期内可以直接增加买盘,长期则能推升每股收益(EPS)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夯实公司内在价值。申万宏源证券研报分析称,注销式回购在市值管理方面的效果明显更好,有望成为未来几年A股市值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股东的投资回报,也有助于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财务指标。
总体来看,券商股份回购的新动态反映了公司在优化资本结构和提升股东回报方面的积极探索。随着注销式回购逐渐成为主流方式,市场有望看到更多公司通过这一方式来提升投资价值和市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