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快手财报亮眼,但投资者为何仍显挑剔?成长性与估值之谜待解

时间:2025-03-26 19:54:23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快手近期公布了其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强劲表现。财报显示,快手全年实现营收1269亿元,同比增长11.8%,归母净利润达到153.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39.76%,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也实现了72.5%的增长,达到177亿元,标志着公司连续两年实现规模化盈利。

从业务构成来看,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均超过20%,显示出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正在为公司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快手AI的商业化变现也在加速,自商业化启动至今年2月,可灵AI的累计营收已突破1亿元大关。

尽管整体业绩亮眼,但快手的这份成绩单并未完全赢得市场的青睐。部分投资者对快手的成长性表示担忧,认为其四季度表现平平,甚至有人认为快手已经失去了成长性。这种情绪的背后,反映出市场对快手既要求利润增长,又期望营收增速的矛盾心理。

深入分析快手的财报,可以发现其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长,这一现象在过去三年中持续存在。从表面上看,快手的盈利提升似乎是通过毛利率提高和三费支出占比收紧来实现的。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快手商业生态的逐渐成熟和优化。营收与销售成本的增速差日益扩大,毛利率从2022年的44.73%攀升至2024年的54.6%,这背后可能涉及业务协同效应的加强、货币化率的提升以及AI技术的降本增效等因素。

具体而言,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平台上的AIGC营销素材和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日均消耗超过3000万元。快手创始人程一笑表示,AI大模型有望将客户的短视频营销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至70%。这表明,快手在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后,正逐步进入盈利阶段。

然而,在业务经营层面,快手也面临一些挑战。尽管平均日活跃用户和月活跃用户分别达到了4.01亿和7.36亿,同比分别增长4.8%和5.0%,但日活用户数量在第四季度环比第三季度出现了下滑,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警惕。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短视频用户存在淡旺季,但快手DAU的同比增速持续放缓,触及用户天花板的压力愈发明显。

在用户大盘增长承压的背景下,快手电商业务的GMV增长也表现出乏力趋势。从2021年至2024年,快手电商GMV的增速从78%下滑至17.32%。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快手成长性的担忧。

尽管如此,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仍在增长,从2022年的137.9元增长至2024年的181.3元,显示出快手用户变现价值尚未接近瓶颈。然而,资本市场对快手的估值却仍然偏低,目前市盈率仅为14倍左右,这引发了对快手是否被低估的讨论。

从估值角度看,快手目前市值2430亿港元,远低于其上市初期的1.7万亿港元。即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快手的估值也显得偏低。以分部估值法计算,快手的广告业务估值应在4344亿至5792亿之间,电商业务估值在2779亿至4168亿元之间,其他业务估值在500亿至1000亿元之间。理想状态下,快手的估值应在7000亿至1万亿之间。

快手被低估的原因可能在于市场对其变现效率的质疑,以及未能充分挖掘商业模式应有的价值。尽管快手拥有短视频+直播这一顶级商业模式,但在新业务拓展方面表现平平,除了广告和电商外,未能长出新的增长曲线。相比之下,抖音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本地生活业务也在持续发力。

在AI领域,快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场的期待相比仍显不足。尽管可灵AI已与数千家企业合作,累计营收超过1亿元,但这一成绩并未足以打消市场的疑虑。AI技术的研发投入巨大,且未来营收空间难以预测,这使得市场对快手的AI业务持谨慎态度。

快手的治理模式也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自宿华辞去CEO职位后,程一笑接任并继续推动AI方向的发展。然而,这一“双核”驱动模式似乎并未完全成功,快手在新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方面显得较为温和,缺乏足够的杀伤力。

尽管快手在短视频领域拥有顶级商业模式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在新业务拓展、AI技术应用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快手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偏低。未来,快手需要找到广告+电商之外的增长动力,并在AI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以提升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