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中国创新药企的Big Pharma梦:信达深耕本土,百济勇闯海外

时间:2025-03-28 13:47:27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在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的故事如同两股并行不悖的溪流,虽源自同一源头,却各自探索着迥异的征途。

回溯至2010年,当“创新药”的概念尚未在国内广泛流传之时,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几乎同时应运而生,它们都将目光聚焦于当时极具潜力的PD-1靶点。历经数年的潜心研发,信迪利单抗(达伯舒)与替雷利珠单抗相继问世,并成功实现商业化,为两家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乘着港股18A政策的东风,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携手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首批受益于此政策的创新药企。研发实力,作为创新药企的核心竞争力,两家公司均向市场展示了不俗的表现。然而,它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均立志向Big Pharma(大型制药公司)转型,以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拳脚。

尽管目标一致,但两者的转型路径却大相径庭。在港股市场中,信达生物的市值尚不及百济神州的四分之一,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两者不同的战略选择与估值逻辑。

探究其因,MNC(跨国制药公司)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其在美国市场构建的坚不可摧的商业化网络。美国作为全球药价最高的市场,是药企们竞相争夺的宝地。然而,想要在这片沃土上立足,不仅需要过硬的研发实力,更需拥有强大的资本和高效的商业化能力。对于创新药企而言,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兼顾研发与全球化商业化,因此,转型Big Pharma成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信达生物选择了向内深耕,致力于成为国内市场的MNC。在达伯舒取得成功后,信达生物开始布局生物类似药领域,通过快速获批的生物类似药产品,迅速构建起稳定现金流的产品矩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其在国内市场的商业化网络。如今,信达生物的商业化能力已初露锋芒,吸引了众多国内创新药企的合作,形成了正向循环。

相比之下,百济神州则选择了向外拓展,立志成为中国药企进入美国市场的桥梁。以泽布替尼为例,这款BTK抑制剂率先在美国获批上市,随后才在国内市场亮相。为了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百济神州不惜重金开展“头对头”试验,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随着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相继在美国获批,百济神州在美国市场的商业化团队也日益壮大。其目标不仅仅在于销售产品,更在于构建一个能够吸引更多创新药赴美上市的商业化平台。

在百济神州的战略蓝图中,自研能力不再是核心关键,而是需要构建一个活跃的商业化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能够推动现有产品的业绩释放,更能够吸引更多创新药的加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一模式与Big Pharma的盈利模式颇为相似,只不过百济神州尚需时间来证明其可行性。

信达生物与百济神州,一内一外,各自探索着属于自己的Big Pharma之路。在国内市场,信达生物面临着来自其他药企的激烈竞争;而在美国市场,百济神州则需要应对后续产品的商业化挑战。然而,无论前路如何坎坷,正是有了这些勇敢探索者的存在,属于中国的MNC征途才逐渐清晰起来。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