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东鹏饮料:从蓝领挚爱到港股冲刺,它的多元化与国际化之路能走多远?

时间:2025-04-24 17:08:2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东鹏饮料,这家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广告语深入人心的功能饮料品牌,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此举再次将其置于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这家从广东潮汕起步的企业,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功能饮料市场的佼佼者,其背后的故事引人关注。

早在1994年,林木勤接手了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国企饮料厂,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他带领团队实现了企业的华丽转身,将其打造成为功能饮料领域的领先者。2003年,国企改制,林木勤团队完成管理层收购,为东鹏的民营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A股市场,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被誉为“功能饮料第一股”。

根据最新财报,东鹏饮料在2024年实现了158.3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0.63%;净利润更是高达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无疑为东鹏的港股IPO之路增添了信心。然而,市场对其此次赴港上市的动机却猜测纷纷,是寻求更高的估值,还是为国际化战略铺路?

东鹏特饮,作为公司的明星产品,无疑为东鹏的飞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自2009年推出以来,东鹏特饮凭借低价大容量策略,迅速抢占市场,特别是在加油站、便利店等蓝领群体聚集的场所,东鹏特饮成为了他们的首选。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特饮以34.9%的销售额份额稳居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第二,500ml瓶装产品更是连续四年销量第一。

然而,东鹏饮料对东鹏特饮的过度依赖,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2024年,东鹏特饮的营收占比虽然从2022年的96.6%降至84%,但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单一SKU的模式,不仅放大了市场风险,也让东鹏在多元化道路上步履维艰。为了摆脱对单一产品的依赖,东鹏近年来推出了多款新品,如“补水啦”电解质水、VIVI鸡尾酒等,但市场反响平平,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东鹏在研发投入上的不足。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仅占营收的0.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竞争对手在研发上的投入要大得多。低研发投入直接限制了东鹏在新品类上的突破,多元化战略显得力不从心。

除了产品单一和研发投入不足外,东鹏饮料还面临着股东频繁减持和高额分红的问题。自2021年A股上市以来,东鹏的重要股东天津君正等多轮减持套现超42亿元,投资回报率惊人。同时,东鹏的分红力度也不小,2021年至2024年累计派息53亿元,实控人林木勤家族独揽大部分。这种频繁的减持和高额分红,不仅削弱了投资者的信任,也让市场对东鹏的资金使用效率产生质疑。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东鹏饮料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招股书中,东鹏明确表示将募资的25%用于海外市场开拓。然而,在国内市场存量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东鹏的国际化之路能否一帆风顺?高糖配方和品牌本土化的双重挑战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都考验着东鹏的智慧和决心。

目前,东鹏已在东南亚设立子公司,并在海南和昆明筹建生产基地,计划以低价策略撬动新兴市场。然而,红牛、魔爪等国际品牌已在东南亚市场根深蒂固,东鹏若仅靠低价恐难撼动其地位。东南亚消费者对健康属性的需求日益增强,东鹏的高糖配方也面临着调整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东鹏已尝试推出低糖版本产品,并加大在本土化研发上的投入。然而,研发投入的不足仍然限制了其产品迭代的速度。未来,东鹏若想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还需要在品牌推广、供应链建设等方面持续努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