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不仅仅是工具的迭代升级,更是规则与范式的根本性重写。
6月8日,知名科普作家卓克在得到App上进行了一场信息量密集的直播,分享了他对2025年下半年三大前沿趋势的深刻洞察。作为《科技参考》、《科学思维课》等多门热门课程的主理人,卓克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未来的科技蓝图。
首先,卓克指出,AI生成的内容占比将越来越高。这一趋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过去,一些公司曾组织人力,以手工作坊的形式批量生产网络内容,如养生谣言等。然而,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手工作坊逐渐被AI作坊取代。AI不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高效产出内容,还能根据算法优化信息,使其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爆炸与同质化。
卓克将这种现象称为“信息肥胖症”。在AI的推动下,优秀的内容开始趋同进化,无论是文章结构、视频剪辑还是背景音乐,都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的优秀,虽然看似完美,实则令人乏味,甚至产生倦怠感。因为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这些内容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失去了灵魂和独特价值。
然而,正是在这片看似同质化的海洋中,卓克发现了“粗大的长尾”的价值。正如语言学家在研究布朗语料库时发现的那样,日常交流中使用的高频词汇只是冰山一角,而海量的低频词汇构成了语言的多样性。同样,AI生成的内容虽然标准化、高分化,但缺乏人性的温度和多样性。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产生的独特、不完美但充满多样性的内容。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卓克提到,随着超级App的崛起,信息孤岛现象日益加剧。这些App内部形成了自给自足的流量池,不再那么依赖搜索引擎来导流。于是,一些网站开始修改robots.txt协议,拒绝搜索引擎的访问。这不仅加剧了信息的封闭性,还引发了一场数据争夺战。
在这场争夺战中,爬虫技术成为了关键。一些公司利用爬虫技术绕过协议限制,偷取其他平台的数据以训练自己的AI模型。而为了保护自己的数据资源,平台方也采取了各种反爬虫措施,如检测鼠标移动轨迹、页面滚动速度等。这场数据投毒战,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的分裂和碎片化。
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搜索引擎也陷入了左右互搏的困境。一方面,以Perplexity AI为代表的新工具能够提供聊天式的答案总结,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传统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也在搜索结果中加入了AI总结的答案,却意外地导致了用户点击率的下降。因为用户往往在满足需求后就直接离开了页面,不再深入浏览其他链接。这不仅影响了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也给依赖其流量的下游网站带来了挑战。
那么,未来的搜索引擎将何去何从?卓克预测,未来的搜索可能会走向“免费增值”模式。传统的搜索引擎像是一个热心的路人,提供多条可能的路线供用户选择;而未来的AI搜索则更像是一个私人向导或专车司机,能够直接分析所有路线并为用户提供最优解。然而,这种服务的成本更高,需要支付高昂的数据获取和算力消耗费用。因此,为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付费将成为常态。
这一系列规则的变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从事编程、数学等规则清晰、数据充足领域的工作者来说,AI的冲击尤为明显。然而,对于需要处理复杂非结构化问题、充满创造性和模糊性的工作来说,人类的价值依然不可替代。因为AI在数据缺失、反馈模糊等情境下仍难以取得突破。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学会从一个“答案的寻找者”转变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者”和“价值的整合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提出一个好问题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一个好问题能够定义边界、指明方向、激发AI产生真正有价值的输出。未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将体现在提问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