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美元走弱,非美货币迎来新机遇?

时间:2025-07-02 09:36:01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的走势如同过山车,年初时一度突破110大关,但随后便步入了漫漫下跌路,近期更是屡创新低,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此轮美元指数的调整并非简单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美元信心危机的加剧以及美国例外论的破产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回顾今年美元指数的表现,1月份时,美元指数冲破110大关,创下了逾两年来的新高。然而,这一高点并未能持续多久,随后美元指数便开始了持续的下跌之旅。进入2月,美国通胀数据的反弹以及经济减速信号的增多,使得美元指数承压下行。而到了4月,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更是成为了美元指数走势的关键转折点,当月美元指数跌破100整数关口,跌幅显著。

与此同时,非美货币则普遍走高。欧元、英镑、瑞郎、日元等货币对美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人民币汇率也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上半年对美元汇率实现了升值。

对于美元指数的持续下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短期来看,这是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中长期来看,美元信用危机的加剧才是导致美元指数走弱的根本原因。今年以来,市场对美国财政的担忧不断增加,对美债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导致了美元的预期偏弱。

去美元化的趋势也在逐渐加强。随着全球经贸格局的转变以及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的崩塌,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正面临着重新审视。美国银行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投资者对美元的减持程度已经达到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韧性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这背后既有美元走弱带来的被动升值效应,也有我国政策储备充足、经济基本面稳健的支撑。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重要的内在支撑。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元指数或将继续在低位徘徊,并可能打开新的下行空间。随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对财政赤字关注度的增加,预计美元将进一步走弱。而人民币则有望在美元贬值趋势确立与自身韧性提升的共同作用下,对美元汇率实现温和升值。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