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名为“完全学分制”的教育改革风暴正在各大高校悄然兴起,让传统四年制大学生们羡慕不已。这项改革以更快的毕业速度、自主选课以及无门槛转专业等特点,正在重新定义高等教育的学习模式。
同济大学今秋成立的国豪书院,成为了这一改革浪潮中的新标杆。书院推出的“一人一策”定制化培养方案,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最快三年内完成本科学习。工科试验班的学生在完成一年级学业后,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而“强基计划”的学生则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理学、工学或医学的个性化辅修培养方案。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吸引了公众的关注。
完全学分制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由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的选课制发展而来。北京大学早在1917年就试行了选科制,为国内学分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都相继试行了完全学分制。
深圳大学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和教师,并按照所选课程的学分缴纳学费。深圳大学教务部主任袁磊表示,完全学分制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竞争,还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课程如果达不到最低选课人数要求,将面临被取消的风险,这也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西北大学从2018级学生开始,将固定的四年制学习年限改为灵活的3至6年制,实施了完全学分制改革。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和教师,还可以自主确定学习年限。这种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自主性。
除了同济大学、深圳大学和西北大学外,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南大学、长安大学和天津大学等高校也在积极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天津大学更是在2021年提出了在部分特色学科试点完全学分制,旨在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学习。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不仅带来了弹性的学习年限,还使得转专业变得“零门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自由选择专业,并在满足一定条件后申请转入其他专业。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省内首推“完全学分制”下的专业准入准出制度,打破了以往相对固化的专业修读和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个自由灵活的专业转换体系。
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自2015年起作为广东省的试点高校,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并允许学生自由转专业。学生在入校第一学期即可提出转专业申请,并在大一下学期转入新专业学习。这种灵活的转专业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