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智慧——“卖铲子”理论。它源自19世纪的加州淘金热,那时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不是淘金者,而是向淘金者出售工具和服务的人。如今,这一理论在科技投资领域再次得到了验证,而这次的主角是AI编程工具Cursor的开发商Anysphere。
Anysphere,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初创公司,近日宣布完成了一笔9亿美元的新融资,领投方为Thrive Capital,跟投方包括A16z、Accel和DST等知名投资机构。此次融资后,Anysphere的估值飙升至惊人的99亿美元,与去年年底的B轮融资相比,估值增长了380%。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投资界,也让Anysphere一跃成为史上最迅猛的独角兽之一。
Anysphere的崛起之路堪称传奇。公司由四位麻省理工的00后学生创立,他们在创业前分别在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谷歌和OpenAI实习或参与项目。一次偶然的熬夜开发项目,让他们意识到编程工作的枯燥和机械,于是决定联手创业,推出了Cursor这款AI编程工具。
Cursor的定位是成为AI时代的“铲子”,旨在帮助程序员提高编程效率,解放大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和创造中。这款工具最初以Visual Studio Code插件的形式出现,能够大幅提升编程速度。然而,Anysphere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希望Cursor能够超越传统的AI产品,成为一款能够“理解、自动化并加速整个开发流程”的人机协作编程工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ursor在产品设计上注重了对项目的全面理解能力和对话式交互界面。其“智能代理模式”能够完成开发者给予的复杂指令,并自动执行变更,大幅节省时间。同时,Cursor的自适应学习功能能够不断感知团队和个人的编程风格,定制化地调整工作方向。这种由AI扮演的“结对程序员”模式,将人类的创造力与机器的精确性相结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编程体验。
Cursor的空前成功也体现在了Anysphere的业务进展上。公司成立仅一年多时间,就已经实现了超过1亿美元的收入,打破了由网络安全公司Wiz创造的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快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初创公司。随后,Anysphere的用户数量迅速突破100万,收入也实现了翻番。到今年6月,公司的年化经常性收入(ARR)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这一速度足以让任何初创公司望尘莫及。
然而,Anysphere的崛起也引发了投资界的一些担忧。随着AI领域的热度不断攀升,风险投资的高度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在Anysphere成为独角兽的同时,meta以140亿美元的价格换取了人工智能独角兽Scale AI的49%股权,而欧洲则募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只人工智能领域风险投资基金。在新一期的YC春季训练营中,超过一半的团队都宣称自己的产品是“AI agents”,并拿走了大部分的融资额。
这种高度集中的风险投资趋势不禁让人担忧,稀缺的流动性是否会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其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生物科技初创企业的融资总额已经同比下降了92%,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过去在生物科技领域活跃的NEA、A16z等投资机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人工智能领域。
尽管如此,对于AI领域的投资热潮,我们仍然可以保持乐观态度。毕竟,AI正带动着新一轮的技术迭代和创新,这对于整个科技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风险投资是一个市场经济行为,资源的分配和流动总是遵循着市场经济的规律。因此,在享受AI带来的红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其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确保整个科技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