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纯债魅力不再,“类固收”资产成新宠?

时间:2025-07-07 09:18:00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投资者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纯债投资模式。以往通过利率下行和久期延长获取稳定收益的“安逸配置”策略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对“类固收”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和布局的新趋势。

今年上半年,国内债券市场告别了长期上涨的单一趋势,转而进入波动加剧的“震荡期”。在低利率环境下,纯债产品的吸引力大减,利率型资产的配置价值被不断削弱。尤其是中短久期的债券产品,其价格波动和回撤现象频发,迫使机构投资者开始调整策略,在复杂多变的风险收益环境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低利率环境削弱了纯债的避险功能,促使投资者转向寻求具备稳定现金流、风险可控且具有一定成长潜力的资产。这种需求直接推动了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可转债市场的结构性繁荣。上半年,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实现了14.2%的增长,特别是消费类基础设施REITs,涨幅更是高达20%至76%不等。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REITs的全市场日均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6%。

REITs凭借其“类债性+权益弹性”的双重属性,以及高分红、稳定现金流等特点,成为了“类债”资产配置的优选。在“资产荒”的背景下,REITs的优质底层资产稀缺性和分红确定性,更是吸引了大量长期资金的关注。

与此同时,可转债市场也表现稳健。截至6月末,可转债市场的百元平价溢价率达到了27.7%,创下了新高。上半年,可转债市场呈现出“N”形波动,受资金面宽松和主题行情的驱动,市场出现了两轮显著上涨。可转债的“股债兼备”结构优势,在科技成长主题的带动下得到了充分展现。

科创债ETF和信用债ETF作为债市的新兴力量,也在上半年崭露头角。科创债以“信用利差+阿尔法”模式吸引了市场目光,不仅提供了更高的票息收益,还可能因科技企业成长带来的信用评级提升和利差收敛而获得资本利得。信用债ETF则在制度优化和做市机制的推动下,流动性显著提升,成为机构投资者进行中短久期配置和战术性调仓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REITs和可转债市场上半年强劲表现之后,近期已出现高位调整的信号。受机构年中调仓和股市分流等因素的影响,REITs指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部分高估值可转债也面临着分化压力。这一变化提醒市场参与者,这些资产并非无风险,未来的投资回报将更多地依赖于对政策节奏、利差走势和资产质量的深入分析和判断。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不仅是某一类资产的胜出,更是资产配置范式的深刻转变。在新一轮的“固收+”周期中,REITs、可转债、科创债ETF和信用债ETF正在共同构建机构投资者的核心配置组合。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波动中寻求稳定回报的投资策略。

在机构普遍面临欠配状态与政策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债市投资者对优质结构性资产的重新发现和布局,或许才刚刚开始。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