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基金销售公司正式告别公募代销领域
民商基金销售(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民商基金”)的公募代销生涯已画上句号。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近日公告,民商基金已主动申请注销其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标志着这家基金销售机构正式退出公募代销市场。
民商基金的这一决定并非突如其来。自今年5月起,多家基金公司相继宣布终止与民商基金的代销合作,引发市场关注。彼时即有消息称,民商基金正考虑战略转型,重心或将转向私募基金业务。此次注销公募代销牌照,无疑是这一转型计划的具体落实。
回顾民商基金的历史,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并于2017年获得证监会颁发的基金销售牌照。作为一家由银行业专业人士发起成立的基金销售公司,民商基金曾一度在公募代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自身战略调整的需要,民商基金最终选择了退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民商基金代销的基金数量已大幅减少至828只,代销基金公司数量也缩减至23家。而在“解约潮”初期,其代销的公募产品数量还高达2753只,代销基金公司数量更是达到72家。这一变化无疑反映了民商基金在公募代销领域的逐步撤退。
值得注意的是,民商基金的退出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基金销售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多家机构因战略性业务调整或违规行为被罚而退出基金代销业务。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已有包括中民财富、喜鹊财富、青岛乐弘等在内的多家机构相继退出。
与此同时,基金销售市场的新陈代谢也在加速进行。一方面,老玩家的退出为市场腾出了空间;另一方面,新玩家的不断涌现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今年6月,易方达财富管理基金销售(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公募基金销售子公司的新成员。还有多家机构正在积极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严监管趋势以及市场震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基金销售赛道的洗牌仍在继续。业内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型基金代销机构面临生存挑战,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市场。然而,这也为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