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本市场传来重磅消息,长期深陷财务造假漩涡的锦港股份(股票代码:600190)将正式告别A股市场,迎来其股票终止上市的历史时刻。
锦港股份在7月18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股票将于7月21日起停牌,而退市整理期的最后交易日锁定在公告发布当日。紧随其后,7月25日将成为锦港股份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关键日期,届时其股票将转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继续挂牌交易。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锦港股份的股东总户数达到了7.88万户。而在7月18日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其股价定格在0.63元/股,总市值约为12.61亿元。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锦港股份的主营业务涵盖了油品及化工品、粮食、煤炭、金属矿、钢材等大宗货物的装卸、运输和仓储等物流领域。早在1998年5月,其B股便成功上市;次年6月,A股也顺利登陆资本市场。
然而,近年来锦港股份却因财务造假问题而备受市场瞩目。今年5月29日,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辽宁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揭示了其在2022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期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手段,大肆虚增利润的事实。具体来说,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2.46%;2023年这一数字更是飙升至6808.78万元,占比高达65.96%;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仍有1537.75万元,占比62.05%。
为此,辽宁证监局对锦港股份及其时任董事长等11名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其中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0万元的罚款;而时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李挺因行为恶劣、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被采取了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并遭受650万元的罚款。
不仅如此,早在2024年11月1日,锦港股份还曾公告收到证监会的另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其2018年至2021年的年度报告同样存在虚假记载。结合此前辽宁证监局的处罚决定,锦港股份2020年至2023年的年度报告连续四年被证实存在虚假信息,触发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条款。经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议,最终决定终止锦港股份的股票上市。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锦港股份的股票自2025年6月30日起进入了为期15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至7月18日,退市整理期圆满结束。随后,上交所将在7月25日正式对锦港股份股票予以摘牌,宣告其A股生涯的终结。
退市摘牌后,锦港股份的股票将按照《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挂牌转让。主办券商将在摘牌后的45个交易日内完成相关挂牌手续。锦港股份在公告中特别提醒投资者,务必关注主办券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的股份确权公告,及时完成股份确权手续,并办理加挂资金账户等交易结算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