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时,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与稳定性。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以及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的多重挑战,我国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宏观政策,成功稳住了外汇市场的基本盘。
在此期间,涉外收支规模实现了稳步增长,成为市场活跃度提升的显著标志。数据显示,非银行部门如企业和个人的跨境收支总额高达7.6万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4%,刷新了历史同期的记录。尤为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占比攀升至53%,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新的进展。
跨境资金流动方面,我国继续保持了净流入的良好态势。上半年,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达到1273亿美元,其中二季度的净流入环比增长了46%。货物贸易项下的资金净流入维持在高位,外资也总体净增持了境内的股票和债券。服务贸易以及外资企业利润汇出方面则保持了平稳有序的状态。这种结构合理的资金流入,为外汇市场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币汇率方面,上半年表现出了良好的双向浮动特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了1.9%,并在7.15至7.35的区间内实现了双向浮动。这一机制既维护了汇率的稳定,又充分发挥了其在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方面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这种弹性的汇率机制有效地减轻了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了市场的适应能力。
外汇市场预期也保持了平稳理性。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渐趋于成熟,没有出现明显的单边升值或贬值预期。从远期和期权等衍生品市场的指标来看,企业和个人在汇率波动时能够理性应对,进行逆周期操作。例如,在人民币走弱时增加结汇,在人民币走强时增加购汇。这种理性的市场行为避免了追涨杀跌等非理性交易的出现。银行结售汇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从1月份的逆差到2至4月份的基本平衡,再到5月和6月的顺差,月度变化清晰地展示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动态调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