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毕马威中国刘大昌:境外上市秘诀?选中介是关键!

时间:2024-08-13 22:23:32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TBEAR】8月13日消息,近期,国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今年前七个月备案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的总和。

以《豫企赴境外IPO热度攀升》为题的报道在7月29日发布后,引起了多家计划境外上市企业的关注,纷纷咨询境外上市的条件、所需时间及成本等相关问题。

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合伙人刘大昌,就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统计,截至8月9日,已有118家国内企业获得了境外上市的备案通知书,这一数字已远超去年全年。这些企业计划在香港、纳斯达克等交易所实现上市。

港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在审企业数量为60余家,而目前这一数字已增长至110多家,增长幅度接近一倍。

刘大昌指出,相较于境内上市,境外上市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时间可控,这是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没有行业限制,只要企业符合上市条件,基本上都能实现上市目标。一般来说,从启动到成功上市,需要9个月至一年的时间。”刘大昌解释道。

在估值方面,刘大昌也提到,目前A股的估值相对较高,而香港资本市场的估值和流动性正处于恢复阶段。

关于具体的上市条件,港交所与A股相似,也要求企业提供近三年的财务数据,其中前两年盈利需达到4500万港元,最后一年达到3500万港元,三年累计盈利达到8000万港元,即可满足港交所主板的上市标准。

在市值要求上,港交所规定最低市值为5亿港元。例如,一个企业最后一年盈利5000万港元,以10倍市盈率计算,其市值即可达到或超过5亿港元。

关于上市审计费用,企业在港交所上市的正常标准在300万元至400万元之间,而去美国上市的费用则相对较高,但没有固定的价格标准,需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判断。

去年3月,港交所引入了新的上市规则18C章,旨在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特专科技公司提供新的上市途径,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以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五大特专科技行业。

根据18C章的上市规则,已商业化公司上市时的市值不得低于60亿港元,且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至少为2.5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上市时的市值则不得低于100亿港元。

“尽管18C章对盈利没有要求,但上市门槛并不低,反而比正常公司的上市条件更高,主要针对未商业化的规模型企业。因此,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数量不会太多。”刘大昌分析道。

那么,企业在选择境外上市中介机构时应该如何考虑呢?

刘大昌建议,企业不仅要考虑中介机构是否具有境外上市的经验,还要关注其融资能力和发行能力。

“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境外上市可以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例如,在与外国客户、供应商或投资者打交道时,如果企业是上市公司,那么合作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刘大昌补充道。

总体而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选择在香港、美国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然而,企业是否选择境外上市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决定。毕竟,每年都需要支付相当数额的审计费、律师费以及交易所的挂牌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在做出决策前,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并做好充分准备。

更多热门内容
2025年十大大车险公司推荐服务哪家好? 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适
2025年十大大车险公司推荐服务哪家好?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适在汽车保险的选择过程中,车主往往需要结合自身用车场景与核心需求,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估。首先是保障范围的全面性与适配性,基础的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需覆盖日常行驶中的常见风险,同时附加险的灵活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