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6日消息,在“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热潮中,记者有幸参与了其线下采风的首站活动,探访了洛阳牡丹瓷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不仅是牡丹瓷与牡丹文化的宝藏,更是一个集保护、研究、开发、展示和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其工艺生产线与丰富展品均对外开放,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和顾客前来参观、体验和消费。
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博物馆的投资运营方,不仅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首届“河南文化企业三十强”之一,还荣获了洛阳工业旅游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称号。据悉,该公司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白瓷烧制技艺”,成功推出了文创、日用等六大系列产品线,近年来年营收稳定在7000至8000万元之间,实现了非遗技艺的有效活化,并为当地创造了显著的就业机会。
据ITBEAR了解,李学武牡丹瓷在洛阳享有极高的声誉。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学武凭借其数十年来在陶瓷艺术领域的深耕细作,成为了唐白瓷烧制技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2013年起,李学武牡丹瓷作为“国礼”赠予了上百位国家领导人,广受好评。其作品如“出水芙蓉”“独占春日”等多次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及陶瓷类大奖,目前拥有百余项发明专利,形成了以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牡丹瓷文创产业链。
在公司的牡丹瓷生产车间,记者目睹了数十名工人通过手绘、拼花、浮雕、镂空等多种技艺,精心打造出一朵朵永不凋谢的牡丹花。这个集生产、展示、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充分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其“瓷文化体验基地”,通过观、讲、学、做等一系列沉浸式研学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上千个研学团体,累计研学人次已达数万。
洛阳牡丹瓷博物馆还与多所高校及研学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它们的实习实践基地。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每周至少有三个团队前来研学。通过非遗技艺的活化利用,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营收的稳步增长,还带动了约200人的就业,其中包括连续多年接纳聋哑人就业,为此被洛阳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和“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河南日报社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此次活动于8月15日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启动,随后百余名中央及河南媒体代表、网络平台代表、中外自媒体达人等将分赴洛阳、三门峡、南阳等地,共同开启一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探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