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9日消息,近年来,债券指数化产品逐渐走进投资者的视野,成为市场的新宠。据统计,当前已有5只债券型ETF规模突破110亿元大关,而债券型ETF的总体规模更是超过了1300亿元。业内专家指出,在权益资产收益表现不佳的背景下,伴随着无风险收益率的持续下行,债券型ETF凭借其交易灵活性和波段操作潜力,为投资者提供了增厚收益的新途径,因此备受青睐。
债券型ETF的市场规模不断攀升,创新纪录。目前市场上共有20只债券型ETF,全面覆盖了包括利率债ETF、信用债ETF以及可转债ETF在内的主要债券资产类型。根据Choice数据,截至8月14日,债券型ETF的总规模已达1334.53亿元,相较于去年底,实现了超过530亿元的显著增长。
据ITBEAR了解,今年以来,债券型ETF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截至8月14日,净申购额累计达到518.34亿元。而在2023年底,债券型ETF的总规模仅为801.62亿元。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债券型ETF规模在今年5月底首次突破千亿元,并在短短两个多月后,进一步突破1300亿元大关。
从具体产品来看,截至8月14日,海富通中证短融ETF以312.81亿元的规模,成为当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债券型ETF。紧随其后的是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规模为291.49亿元,以及博时可转债ETF,规模为165.21亿元。此外,平安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和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的规模也均超过了110亿元。
分析上述规模领先的债券型ETF的净申购情况,可以发现,截至8月14日,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的净申购额达到212.18亿元,博时可转债ETF的净申购额为108.21亿元。同时,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的净申购额超过80亿元,海富通中证短融ETF的净申购额超过60亿元,平安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的净申购额也超过了50亿元。
债券型ETF凭借其多重交易优势,逐渐崭露头角。其低费率、持仓透明度高以及交易便利的特点,使其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以海富通中证短融ETF为例,8月12日该ETF的成交额高达146亿元,成为当日成交额最大的ETF,而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的成交额也达到了86.05亿元。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明明指出,债券型ETF受到投资者热捧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债券型ETF在交易所上市后可随时买卖,实行“T+0”交易制度,相较于场外基金,买卖效率更高;二是债券型ETF持仓透明度高,基金管理人每天披露底层持仓情况;三是债券型ETF能实现减税效果。
平安证券分析师郭子睿表示:“ETF在交易领域的突出优势,使其成为投资者进行久期管理的优选工具。在当前信用债供需严重失衡、利率趋势性下行的环境下,久期策略成为胜率最高的投资方式之一。ETF产品的T+0规则以及较高的流动性为投资者快速实施和调整策略提供了便利。”
展望未来,债券型ETF的发展空间广阔。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是债券型ETF的主要买入力量。华宝证券发布的《ETF投资者图鉴2024》显示,债券型ETF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持有,个人投资者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在场内货币型ETF的替代效应以及债市良好表现的共同作用下,机构投资者正在大幅增配债券型ETF。
借鉴美国市场债券型ETF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其投资者结构更为多元,涵盖了投资顾问、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养老金、境外机构等。华宝证券分析师孙书娜建议,应进一步拓展债券型ETF的投资渠道,将其纳入基金投顾业务范围,并吸引境外资金作为现有投资者结构的补充,同时将其纳入互联互通、互挂互认列表,以提升国内债券型ETF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