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发布了针对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的新规,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面推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这一举措旨在提升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投资管理能力,强调稳健经营与长期价值投资。
新规指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需将净资产收益率的考核标准由原先的“当年度指标”扩展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同时,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也调整为包含当年度、三年及五年周期指标,权重相同。这些调整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正式实施,旨在引导保险公司更加注重长期收益,防范短期行为。
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方面,新规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优化资产配置,平衡收益与风险,实现所有者权益的稳定增长。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挖掘优质投资标的,以长期稳定的收益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长周期考核也被视为提升各类资金股票投资稳定性和积极性的关键举措。全国社保基金作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典范,其长周期的考核实践表明制度优化对收益具有增厚作用。此次新规的调整将引导保险公司专注长期价值挖掘,提升市场价格发现与资源配置效率。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提升和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商业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约33万亿元,但实际投资A股的比例仅为11%左右,距离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未来,随着新政的实施,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有望提升,进一步平滑市场波动。
事实上,监管部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已采取多项措施。2023年10月,财政部已印发相关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与三年周期指标相结合。今年,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引导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
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也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入市,上调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并计划调降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这些举措共同推动资本市场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从蓝图变为实践。
作为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的伙伴,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将落实好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升投资服务能力,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积极助力保险资金入市。随着更多长钱入市,资本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将显著增强,形成更加合理的估值体系和投资结构。
同时,长钱入市将推动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普及,提升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指出,这一趋势将有助于市场形成更加稳健的投资文化,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新规的发布不仅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投资指导,也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不断入市,资本市场的结构将更加优化,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新规还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通过挖掘优质投资标的,实现长期稳定收益,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这将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市场波动,为各类资金的入市提供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