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月份,A股市场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保持了稳健的步伐,共有九家公司接受了首发上市审议。其中,八家公司顺利过会,仅有一家被暂时搁置表决,这一情形自去年九月以来再度出现。与此同时,八家新股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与六月的数量保持一致,且这些新股在上市首日均实现了超过一倍的涨幅,显示出“打新”市场的高盈利效应。
从IPO终止情况来看,七月有六家公司决定终止其IPO申请,相较于六月,这一数字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和银行这两个在IPO进程中长期沉寂的板块,近期却接连遭遇终止。继六月开源证券终止IPO后,七月顺德银行也步其后尘,宣布终止其上市计划。
另一方面,赴港上市的热潮在七月有所减退。据统计,仅有二十一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是自四月以来的最低月度数值。然而,A股上市公司对赴港IPO的兴趣却持续高涨,七月共有十七家A股公司首次公告披露了其赴港上市的计划,这一数量创下了年内的月度新高,显示出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加速趋势。
具体来看,七月接受首发审议的九家公司中,包括了来自上证主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的多家企业。其中,超颖电子作为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商,其外销收入占比和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况受到了上交所上市委的关注。上市委要求超颖电子说明这些情况的原因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关注其毛利率指标的变动趋势。
在新股上市方面,七月A股市场的八只新股均在上市首日实现了收涨,且涨幅均超过一倍。其中,鼎佳精密的上市首日涨幅更是高达479.12%,成为当月的明星股。
除了A股市场,港股市场的上市活动也备受关注。尽管七月赴港递交上市申请的公司数量大幅下降,但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的数量却创下了年内新高。这一趋势反映出A股公司在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的积极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七月A股IPO市场仅受理了一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即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血液制品替代疗法的创新药企业,泰诺麦博的核心产品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但其财务状况仍面临较大压力。
在券商和银行的IPO方面,尽管顺德银行和开源证券等企业的上市计划遭遇挫折,但仍有东莞银行、南海银行和东莞证券等三家银行或券商处于IPO审核状态。这些企业的上市进程备受市场关注,其未来发展动向也将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总体来看,七月A股和港股市场的IPO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A股市场保持了稳健的上市步伐,而港股市场则出现了上市热潮的减退。然而,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都面临着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的需求和挑战。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IPO市场将继续保持其活跃度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