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市场的疲软与政策调整的双重打击,使得行业内竞争愈发激烈。如今,9.9元一瓶的白酒随处可见,就连茅台的批发价格也跌破了2000元大关,行业整体呈现出量价齐跌的趋势。渠道库存积压严重,已逼近历史峰值,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高达900天,价格倒挂现象日益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上半年,白酒企业和经销商的利润水平预计会出现显著下滑。据中国酒业协会此前的调研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有高达60%的白酒企业和经销商营业利润减少。部分老牌经销商甚至因持续亏损而倒闭或陷入债务危机,行业寒冬已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中国酒业协会及部分龙头酒企纷纷发声,呼吁行业应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主动破除这种不良竞争模式,拒绝价格战。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生存压力下,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任何口号式的“反内卷”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供需失衡的现状。真正的反内卷之路,只有通过“减量增质、错位竞争、主动退出”才能实现。
白酒行业的渠道库存压力持续加大,消费寒意已经蔓延至终端市场。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存货量同比增长了25%,经销商库存已达到历史高位。同时,价格倒挂现象愈发严重,超过半数的白酒经销商和零售商表示实际销售价格倒挂程度有所增加,面临现金流压力。
就连贵州茅台旗下的核心单品——53度、500ml飞天茅台,也未能幸免于价格下跌的浪潮。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飞天茅台的价格一度从约2180元/瓶跌至1720元/瓶,虽然后续价格有所回升,但至今仍未能突破1900元/瓶的大关。白酒行业的分化现象愈发明显,头部酒企尚能保持盈利,而其他酒企则面临同质化竞争和生存困境。
近年来,白酒行业跟风式扩产能,导致产能急剧增长,而市场需求却持续疲软。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使得部分酒企开始选择降价促销,甚至打价格战。然而,价格战并不能解决行业问题,反而会将白酒行业拖向“低价微利”的深渊。因此,多数龙头酒企都在极力避免价格战,并呼吁行业加强自律,防止恶性竞争。
为了应对内卷现象,中国酒业协会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3月,协会发布了《中国酒业防内卷式竞争倡议书》,呼吁行业强化产业自律,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协会还计划联合商务部制定《酒类市场反内卷指南》,并设立“行业创新基金”,助力中小白酒企业转型。然而,真正的反内卷之路并非易事,需要企业从自身做起,通过减量增质、错位竞争、主动退出等方式来缓解内卷现象。
在当前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白酒企业需要砍掉冗余SKU,将产能和营销资源集中到核心单品上,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还需要放弃“一家通吃”的幻想,深耕区域市场、圈层需求和场景化需求,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对于资金、品牌、渠道都不占优的地方小厂来说,主动退出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通过产业整合,减少低效供给,有助于缓解内卷现象,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