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关于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量价趋势与营销策略的深度研究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全面剖析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详细揭示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大板块的发展态势。
报告显示,2025年的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变革之中。2024年全年销量达到了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显示出市场的稳健增长。而进入2025年,仅上半年销量就已突破1565.3万辆,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1.4%,预示着市场活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市场结构方面,新能源车渗透率显著提升,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动力。相比之下,燃油车市场则呈现出“存量零和竞争”的态势,车企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之间的价格战此起彼伏,但多数车企并未达到预期的销量目标,这无疑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具体来看,燃油车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不佳。终端平均优惠幅度达到了27.77%,超过60%的车型在价格和销量上都出现了下滑。豪华品牌面临的困境尤为突出,仅在东北地区通过“以价换量”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在一线城市,价格弹性失效的情况最为严重。相比之下,中国品牌燃油车的优惠幅度则相对较低。
新能源车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的产销同比增长超过4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终端优惠幅度从2023年的4.65%扩大至11.12%,但仍有40.76%的车型通过“以价换量”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不过,也有46.92%的车型在价格和销量上都出现了下滑。从区域分布来看,各区域均呈现出“以价换量”的趋势,且低线城市的价格弹性更为明显。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在用户层面,67%的消费者认为市场竞争引发了价格战,并对质量、捆绑销售等问题表示担忧。垂直媒体和短视频成为了消费者获取市场信息的主要渠道。超过80%的消费者表示降价活动影响了他们的购车决策,其中45%的消费者选择观望市场,偏好那些对现金流影响较小的促销活动。同时,34%的消费者将价格与质量配置紧密关联,显示出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的高度关注。
面对市场挑战,报告提出了“PROMOTE”营销方法论,旨在助力车企实现精准营销,打造可持续的营销力。这一方法论的实施将有助于车企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