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信托业变局:1.6万从业者何处寻新锚?

时间:2025-08-20 18:42:00来源:经济观察报编辑:快讯团队

在信托行业的深刻变革中,资深从业者吴沐的话语充满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她在信托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亲眼见证了行业的起起伏伏。

回忆起十年前,吴沐所在的信托公司,业务重心几乎全部集中在与银行业的通道合作、城投项目以及地产开发上。这三块业务如同信托业的三大支柱,为公司带来了超过九成的收入。

然而,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加强,以及信托业务从非标融资向标准化融资的转型,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那三大传统业务的收入占比已锐减至不足五成。

最近,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一份《信托登记业务指南》,明确指出资产管理信托应当遵循组合投资原则,禁止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服务。这意味着,信托业曾经高度依赖单一非标资产的业务模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组合投资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吴沐深刻感受到,一系列行业新规的出台,正在重塑信托业的格局与未来。她坦言,2025年,自己已临近退休,回首过去,信托行业的变迁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更是新旅程的起点。

过去,信托业偏离了服务本质,盲目扩张,积累了诸多风险。虽然转型带来了阵痛,但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吴沐认为,新规带来的规范化不是束缚,而是行业稳健前行的基石。

业务转型的压力,让吴沐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非标融资业务占据了她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而如今,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证券投资业务和服务信托业务中。特别是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项目,吴沐认为这有望成为解决预付式消费乱象的关键。

吴沐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某头部信托公司工作的李磊,也经历了从政信业务负责人到股权投资业务转型的过程。随着市场变化,公司暂停了新增政信类项目,李磊的团队被解散,他不得不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和挑战。

行业新规的出台,加速了信托公司的转型步伐。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指出,新规宣告了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的终结,标志着信托业从“类信贷中介”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变。

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公司的金融属性相对弱化,服务属性得到强化。数据显示,信托业传统的非标融资业务逐年下滑,而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占比大幅提升。2024年,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的规模比2023年末增长了55.61%。

然而,信托业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曾经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城投平台+通道业务”三驾马车,如今规模不断缩水。吴沐回忆,早在2015年,房地产信托和政信信托的管理费率高达1.5%到3%,但如今,这些业务的手续费已经大幅下滑,利润变得微薄。

业务的快速变迁,也带来了信托行业的人事动荡。一些从业者因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和业绩压力,选择了离职或跳槽。李磊就是其中之一,他离开了信托业,转而投身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业务。

信托行业员工人数也在不断减少。数据显示,从2021年底到2024年底,信托业员工人数从22387人减少到了约1.6万人。信托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瘦身”变革。

信托业务的重塑,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沐鼓励团队成员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将服务做到细致入微,为客户解决真正的问题。她认为,专业能力将成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