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惠生清能:十年磨一剑,如何铸就我国最大FLNG“Nguya号”?

时间:2025-08-27 12:22:15来源:中国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在江苏启东那片辽阔的蔚蓝海岸线上,一座巍峨的钢铁巨擘静静伫立,准备扬帆远航。这艘由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惠生清能”)倾力打造的“Nguya号”,不仅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FLNG),更是中国海工装备领域的一次历史性飞跃。8月26日,这艘年产能高达240万吨的庞然大物,在四艘大马力拖轮的护航下,踏上了前往西非海域的漫长征程。

此次“Nguya号”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FLNG自主研发设计建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背后凝聚了惠生清能长达十年的不懈追求与匠心独运。近日,惠生清能董事长刘洪钧接受了专访,分享了企业二十年来从底层技术攻关到高端海工领域突围的艰辛历程。当被问及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时,刘洪钧用“专注、实干、凝聚”三个词高度概括:“一旦确定目标,无论前路多么坎坷,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在访谈现场,刘洪钧董事长展现了企业领航者的从容与坚定。回望过去,惠生清能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公司成功向欧洲客户交付了小型驳船式FLNG“Tango号”,正式踏入这片技术蓝海。然而,全球FLNG技术商业化初期市场尚不成熟,惠生清能经历了连续数年的亏损困境。面对挑战,公司从未动摇向海图强的信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直至2022年赢得意大利石油公司ENI的大单,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刘洪钧坦言,这份坚持源自团队对“双碳”时代能源转型的深刻洞察。他与核心团队中的众多工程师均出身石化行业,他们坚信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将在未来10至20年内成为替代煤、油的关键过渡能源。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FLNG正是解锁海上气田开发经济潜力的金钥匙。作为集天然气处理、液化、存储、卸载于一体的海上生产平台,FLNG单体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被誉为海工装备领域的“新明珠”。其技术壁垒的核心在于极致集约的工艺设计与超复杂系统的集成能力,对技术成熟度、操作便利性、可靠性、易维护性等均提出了极高要求。

FLNG看似一艘巨轮,实则无动力推进装置,其核心由上部的生产系统与下部的船体及储罐系统构成。海底采集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上部生产系统进行提纯净化,再通过制冷循环技术冷却至-162℃实现液化,体积缩小为气态的1/600,储存在下部船体的储罐中,等待LNG运输船将其转运至全球各地。刘洪钧解释说,FLNG制造涉及全球3000多家供应链厂商,从设计、建造到安装调试交付,难度极大。惠生清能首创模块化率超90%的集成技术,将复杂系统拆分为标准化模块在陆上预制,再吊装至船体集成,缩短了近三分之一的工期,并通过数字化预演与仿真模拟解决系统协同问题,确保装置在海洋环境中的稳定与可靠。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今天,工程技术创新的价值愈发凸显。刘洪钧认为,从0到1的原始创新并不罕见,海工装备行业就需要在诸多领域进行从无到有的突破。惠生清能凭借过硬的工程技术创新实力,在全球FLNG市场上已占据30%的份额,拥有30余项海工核心技术、超200项授权专利。刘洪钧自豪地说:“我们虽然规模和体量不是最大,但最专注。我们只做浮式平台,所有资源都投入到提升海工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从而一步步做精做强,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惠生清能已从传统的海洋工程领域跃升至新能源赛道。刘洪钧表示,企业如今不仅深耕海工装备,服务清洁能源开发,更致力于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当前,公司已明确聚焦FLNG与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两大核心领域。FLNG作为过渡能源方案,而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则是可再生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惠生清能在技术储备上已具备匹配12MW风机的张力腿平台技术和15MW风机的半潜式平台技术,为深远海浮式风电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还研发储备了浮式绿甲醇装置、浮式清洁绿氨生产及储存装置等技术方案,以满足未来市场对清洁、可持续能源的需求。

惠生清能始终将节能降碳作为重要目标。在FLNG领域,公司第二代装置在减排方面已实现显著变化,比一代方案减少约35%的碳排放。刘洪钧介绍,公司结合AI技术升级控制系统,使FLNG运行更加平稳,降低故障率、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惠生清能将秉持创新精神,加大研发投入,在智能工厂升级、清洁能源装置技术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球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智能方向发展贡献力量。

从成立之初,惠生清能便积极构建全球化布局,如今9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FLNG客户更是100%的国际企业。这份全球化成绩单背后,是企业对“整合全球资源、融入全球市场”战略的深度践行。刘洪钧介绍,FLNG总包涉及上百个细分领域、3000余家全球供应链厂商。惠生清能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整合全球资源,带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共同走向世界市场,逐步提升了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在全球市场分工中的话语权。

刘洪钧坦言,一开始不少国内合作伙伴难以适应国外客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合规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以及ESG等软实力对于获得客户信任至关重要。惠生清能通过合作磨合锻造这些能力,带动数千家供应链公司站稳全球市场。刘洪钧表示,与全球化客户的合作过程也是企业自我学习的过程。惠生清能凭借高标准的交付,已与意大利石油公司ENI、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能源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单个项目参与者成长为国际能源生态的共建者,在全球能源装备与工程市场编织能力网络,实现市场、品牌、技术的螺旋式上升。

刘洪钧认为,优秀的全球化公司不仅要打开全球市场,更要充分理解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在供应链管理和公司治理上具备全球化能力。惠生清能计划从“做项目”转向“共生态”,深度融入支持客户发展规划,提供更及时的本地化运维服务,真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价值合伙人。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