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资保险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动作引发广泛关注。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与平安集团先后完成港元H股零票息可转债发行,合计募资规模超过270亿港元,其中中国太保以155.56亿港元的发行规模创下港元零票息可转债历史之最,平安集团则发行了117.65亿港元的同类债券。这两笔交易不仅刷新了市场纪录,更因“零票息”与“负收益率”特征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焦点。
中国太保此次发行的可转债期限至2030年,最终定价较债券面值溢价1.15%,认购倍数实现多倍覆盖。据公司方面透露,参与认购的投资者中,境外长期专业机构占比超过八成,涵盖长线基金、多策略基金等国际知名投资者。平安集团6月发行的同类债券同样获得海外资本追捧,其初始转换价较发行前股价溢价18.45%,目前H股股价已突破该水平。
市场分析指出,海外资本对中资保险可转债的青睐源于多重因素。香港私募基金经理洪晨懿表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与健康保险需求激增,叠加政策对保险创新的支持以及AI技术应用,正推动中资保险企业业绩与估值同步提升。数据显示,中国太保H股市净率仅为1.04倍,内含价值估值约0.53倍,均处于行业低位,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与估值修复空间。
对于海外养老基金与资管机构而言,可转债的“债底保护+股性弹性”特性成为重要吸引力。某国际资管机构人士透露,由于直接加仓中国股票需通过内部投资委员会审批,流程耗时较长,通过可转债提前布局可实现“过渡性建仓”。待审批完成后,投资者可迅速转股并增持股票,把握市场机会。
不过,海外资本的盈利前景仍取决于未来股价表现。中国太保可转债初始转换价为39.04港元/股,较发行前收盘价溢价21.24%;平安集团初始转换价为55.02港元/股,溢价18.45%。洪晨懿认为,若以5-10年为投资周期,两家公司股价突破初始转换价的概率较高。他指出,南向资金对红利策略股票的追捧、港股指数中长期上涨趋势以及保险业结构性机遇,均可能推动股价上行。
截至9月17日收盘,中国太保H股报35.9港元/股,平安集团H股报55.75港元/股,后者已超过初始转换价。但转股完成后,两家公司将面临股息率摊薄挑战。以中国太保为例,若155.56亿港元债券全部转股,将新增约3.98亿股本,占总股本的3.98%,H股股本占比达12.55%。这意味着公司需提高分红总额以维持当前约3.55%的股息率水平。
据悉,中国太保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支持保险主业发展,推进“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并补充营运资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战略实施成效将直接影响未来分红能力,海外投资者正密切关注相关进展。市场普遍认为,若战略落地顺利,中资保险企业有望在长期内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