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板块中阳光电源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回顾此前,不少投资者依据相关专栏操作建议布局该股,如今已收获接近三倍的收益,市场对其关注度持续攀升。
过去一年多,新能源行业整体面临严峻挑战。电价现货市场多次出现负价现象,光伏企业普遍陷入亏损,锂矿行业尚未完全恢复元气,锂电企业同样处境艰难,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是持续陷入价格战泥潭。然而,阳光电源却能在逆境中保持业绩坚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阳光电源的逆变器业务曾是其核心竞争力。早些年,凭借逆变器产品,阳光电源稳坐全球市场头把交椅,市场份额一度超过30%。但随着逆变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持续走低,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仅依靠逆变器业务显然难以维持长远发展。
在国内储能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阳光电源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近年来,欧美澳等地区出于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或降低电价成本的需求,对储能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阳光电源凭借早期布局积累的品牌优势,在海外市场斩获大量订单。这些订单自2024年起陆续交付,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过,随着国内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加速出海,海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注重性价比。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市场,产品质量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首要因素,而非单纯的价格优势。
当前,储能行业仍面临两大难题:成本高企和安全隐患。从现有技术来看,储能成本下降空间有限,除非未来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普及。这也是国内新能源电站更倾向于采用火电调峰,而非储能系统的主要原因。毕竟,储能系统的性价比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在必要情况下才会被采用。尽管长期来看火电占比将逐步缩小,但如果储能成本能够大幅下降,国内市场仍存在巨大潜力。
储能市场的需求不仅来自电站领域。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耗电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未来将成为电力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然而,当前储能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全球范围内储能事故频发。在这一背景下,阳光电源的产品表现相对突出,这也是其盈利能力优于竞争对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毛利率数据来看,阳光电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持续提升毛利率,充分体现了其竞争优势。目前,公司毛利率已达到34.4%,远高于同行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贡献,今年海外业务毛利率接近42%,几乎是国内市场的两倍。尽管阳光电源在电芯等硬件成本上并不具备优势,但其通过品牌溢价和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以阳光电源的三电融合技术为例,其推出的PowerTitan3.0储能产品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0000次,系统效率达到93.5%。这些优势使得客户愿意为其产品支付更高价格。关于成本问题,有观点认为阳光电源与中创新航合作的大电芯成本比行业低两成,例如在沙特7.8GWh项目中电芯成本仅为0.38元/Wh。但经核实,这一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实际成本应高于此。不过,无论成本数据如何,阳光电源的战略定位始终是走高品质路线,而非参与价格战。
近期阳光电源股价快速上涨,与AIDC(AI数据中心电源系统)概念的兴起密切相关。尽管AIDC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阳光电源已成立相关事业部并展开布局,但产品尚未正式推出。公司表示,争取明年推出相关产品。这一表述为市场提供了想象空间,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尽管AIDC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但该领域被视为阳光电源的第三增长曲线。
AI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极为庞大,尤其是在海外,电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因此,AIDC电源系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过,与普通储能产品相比,AIDC对技术要求更高,使用环境更为苛刻,目前市场上尚无完全满足需求的产品。阳光电源虽未正式发布AIDC产品,但已在研发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未来有望在该领域占据先机。
从市场需求来看,AI电源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参考宁德时代港股招股书中的数据,未来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6%,到2030年需求量将增长至300GWh,较当前水平增长约30倍。这一趋势对阳光电源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为其提供了“下有保底、上有预期”的发展格局。不过,目前这一预期已部分反映在股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