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澳矿商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结算,中国铁矿石市场探索多元化结算新路径

时间:2025-10-13 09:30:33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近日,全球铁矿石贸易市场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宣布,已与中国客户达成协议,部分铁矿石交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一举措被视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多元化的重要突破,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话语权的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年进口量超过10亿吨,但结算货币一直以美元为主。这种模式导致中国企业在价格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汇率波动也增加了经营风险。必和必拓此次接受人民币结算,标志着买卖双方正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从"部分货物、部分时间段"开始逐步推进。

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该国对华铁矿石出口额突破千亿澳元,占其对华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必和必拓、力拓等矿业巨头的中国客户占比均居高位。这种经济依存关系决定了双方在结算货币选择上都有调整空间——买家希望降低汇率风险,卖家则需要维护市场份额。

关于"中国暂停采购澳矿"的市场传闻,目前并无官方文件证实。节前现货价格和运价的波动属于正常市场调整,买卖双方在谈判前释放信号也是常见策略。不过,2009年力拓驻华高管胡士泰商业贿赂案提醒着行业:信息保密和采购联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全球优质铁矿资源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这种卖方市场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中国正在通过多维度策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供应端方面,巴西淡水河谷已多次完成人民币结算交易;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由中国企业主导开发,预计2025-2026年投产,其高品位矿石将削弱澳矿的定价权。俄罗斯远东港口与同江铁路桥的贯通,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币结算的大宗商品种类。

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支撑。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市场活跃度高,价格发现功能显著,新加坡交易所也需参考其价格。上海清算所的人民币结算案例逐年增加,形成了现货、期货、结算的闭环体系。这种金融生态的构建,使买卖双方能更清晰地评估风险与收益。

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人民币结算不会立即取代美元。当前达成的协议多为"部分采用人民币",这种渐进式策略既能降低企业适应成本,也能规避汇率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对澳矿商而言,虽然利润空间可能被压缩,但短期内不会失去中国市场;对中国钢企来说,资金成本降低和价格波动减小是直接受益点。

这种结算货币的变化正在向能源领域延伸。中俄原油、天然气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比例持续上升,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货币安排也在探讨中。不过不同商品、不同合作伙伴的推进节奏存在差异,铁矿石领域目前走在最前面。

企业层面的适配工作同样关键。银行需要调整授信模型,结算系统需升级以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风控体系也要重新构建。国内港口、保税仓库的作业标准需要与国际接轨,这些细节决定了人民币结算能否真正落地。

在青岛董家口港的矿石堆场,清晨的雾气中,门机正在装卸货物,调度室的屏幕上,"结算币种:CNY"的字样格外醒目。这个细节或许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航次采用人民币结算,但具体推进节奏仍取决于市场各方的博弈与适应。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