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与东莞封装测试工厂的供应链合作突现变数。荷兰总部单方面宣布,自2025年10月26日起停止向东莞工厂(ATGD)供应晶圆,这一决定引发行业对供应链稳定性的深度关注。作为全球功率分立器件营收排名第三、国内榜首的企业,安世半导体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其供应链调整势必对市场格局产生连锁反应。
根据公开数据,安世半导体在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ESD保护器件及小信号MOSFET等领域出货量均居全球首位,逻辑IC和车规级Power MOS分别位列全球第二。其产品线覆盖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核心领域,东莞工厂作为重要封测基地,承担着关键生产环节。此次供应链割裂,不仅涉及技术合作,更牵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神经。
面对突发状况,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紧急回应称,已储备充足成品与在制品库存,可稳定满足客户至年底甚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公司同步启动多套应急预案,加速验证新晶圆产能,确保明年起无缝衔接客户需求。尽管官方传递出积极信号,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实际应对策略仍是评估风险的关键指标。
作为安世半导体的重要分销渠道,多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披露了业务影响。中电港(001287.SZ)证券部门工作人员透露,安世相关业务占公司整体收入比例极小,年合作规模约1亿元,而公司全年营收达四五百亿元。目前通过香港渠道进货正常,价格因长期协议约束保持稳定,仅部分小客户可能面临缺货涨价。不过,该业务长期走向取决于中荷谈判结果,车规级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替代方案短期内难以实现。
威雅利(00854.HK)的回应则更为谨慎。作为安世半导体经销商之一,其南区运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安世产品处于缺货状态,到货时间“无法确定”。公司官网显示,威雅利同时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上市,业务覆盖亚太地区,但此次供应链中断已对其库存管理构成挑战。
商络电子(300975.SZ)则强调多元化布局优势。作为安世半导体核心合作原厂之一,公司自2022年6月取得全线产品中国境内及香港地区经销授权后,相关产品线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成为业绩增长新引擎。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合作未受明显影响,且已储备替代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未透露具体替代品牌信息。公司半年报显示,安世与艾为产品线已成长为成熟业务板块,获原厂授予中国区代理商最高奖项。
行业分析指出,功率半导体作为电子设备基础元件,其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影响汽车、新能源等战略产业。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中断,不仅考验企业应急能力,更推动下游厂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尽管国内企业在中低端领域已具备竞争力,但在车规级等高端市场,技术壁垒和认证周期仍是主要障碍。此次事件或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升级的催化剂,但短期阵痛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