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时代:阿西莫格鲁眼中的劳工挑战与制度重构

时间:2025-02-01 15:04:51来源:经济观察报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及其合作者约翰逊在《权力与进步》一书中,深入探讨了AI技术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国家长期繁荣的潜在挑战。书中提出了三大悲观预测,引起了广泛讨论。

首先,阿西莫格鲁担忧AI技术可能导致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他指出,在高科技主导的国家,少数知识精英可能会垄断话语权,推动AI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对人类工作的替代。尽管科技乐观派常宣扬“旧工作消失,新工作诞生”的叙事,但阿西莫格鲁提醒,这种叙事可能仅反映了高科技精英的观点。对于广大工薪阶层而言,他们往往陷入“非人化”的工作状态,工作被AI取代可能意味着失业而非解放。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AI取代工作是件好事,因为转换工作需要时间和新技能的学习。

其次,阿西莫格鲁对全民基本工资(UBI)作为应对AI带来的失业问题的方案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如果寄希望于UBI,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个大多数人失业、少数人掌握先进科技、不平等加剧的世界。在他看来,UBI等于放弃努力,意味着劳工阶层放弃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的机会,转而依赖上层设计的制度保障。

针对这一问题,阿西莫格鲁提出了一个看似天真却实际的解决方案:更多地倾听劳工的声音。他强调,民主的核心在于让各种声音,特别是普通民众的声音,得到倾听并影响公共政策。他特别赞赏德国工会代表劳工对资本的制衡作用,认为这种机制有助于劳工与高科技资本在平等水平上进行沟通。

在阿西莫格鲁看来,攫取式与包容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攫取式模式由资本掌控,单向且短期,无法确保长期的可持续繁荣。而包容式模式则是双向的,资本与劳工相互协商,劳工具有一定的制衡手段,是长期繁荣的基础。在AI时代,劳工与高科技资本之间的不平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问题。

阿西莫格鲁还提出了两点具体警告。首先,他提醒人们要充分理解机器与人的区别。机器是效率机器,而人是非效率机器,创造性的活动往往是非标且低效的。当AI变得越来越强大时,需要警惕对AI的过度依赖,以免剥夺人类的主动性和判断力。

其次,阿西莫格鲁指出,互联网平台企业过去十年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平台作为商品出售,以换取免费服务。AI技术的发展更是让平台能够定制化服务、精准推荐,甚至预判用户喜好、塑造用户行为。然而,这种商业模式带来的大规模“上瘾”行为和信息茧房效应,可能削弱大众的判断力和制衡资本利益的能力。

最后,阿西莫格鲁呼吁未来的平台应以去中心化为理想,回归互联网初创时的初心。他认为,在AI时代,需要构建全新的制度和规则来保障民众的权益和利益。这样的制度和规则制定需要群众的智慧参与,以确保社会的公平与繁荣。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