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星链卫星大批坠落地球:太阳风暴与主动退役的双重夹击?

时间:2025-07-02 19:21:47来源:宇宙观察编辑:快讯团队

近年来,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旗下的“星链”卫星网络频繁遭遇意外坠落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仅在2025年1月,就有超过120颗星链卫星重返大气层,化作火球划过夜空,这一幕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等地尤为壮观。

星链作为SpaceX运营的低地轨道(LEO)卫星网络,旨在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截至2025年6月,星链已发射超过8800颗卫星,其中约7600颗仍在运行中,占据了地球轨道活跃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二。然而,这一庞大的卫星网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NASA的研究,自2020年至2024年间,共有523颗星链卫星因太阳活动的加剧而提前坠毁。2024年8月,加拿大一农场甚至发现了重达2.5公斤的星链卫星碎片,这打破了卫星“完全烧毁”的设计预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隐患的担忧。

事实上,星链卫星的坠落并非孤立事件。据统计,2024年全年约有1000颗卫星(包括其他网络)重返大气层,平均每天就有3颗卫星坠落。而到了2025年,星链每天更是需要退役4至5颗第一代(Gen1)卫星,以替换更先进的V2型号。太阳风暴对卫星的影响尤为显著,2024年最大的一次太阳风暴导致42颗刚发射的星链卫星坠毁,而2022年的一次小型风暴也摧毁了49颗卫星。

NASA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星链卫星坠落的主因:太阳第25周期的强烈活动。2025年,太阳进入了每11年一次的活动周期峰值,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频繁发生。这些太阳活动引发了地磁风暴,导致地球上层大气升温膨胀,从而增加了卫星所受的阻力。对于低于300公里轨道的卫星来说,这种影响尤为致命,寿命可能缩短10至12天。星链卫星因处于550公里的低轨道并采用轻量化设计,对大气阻力的变化极为敏感。

星链的坠落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奇观,更引发了人们对环境安全的担忧。每颗Gen1卫星在重返大气层时会产生约30公斤的氧化铝(Al₂O₃)纳米颗粒,这些颗粒悬浮于50至80公里的中层大气中,可能对平流层臭氧层造成破坏。高速坠落的卫星还可能导致部分碎片未完全烧毁,从而增加坠地风险。尽管NASA表示碎片坠地的风险较低,但随着坠落频率的增加,这一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除了太阳风暴的影响外,星链卫星的坠落还与SpaceX的设计和运营策略密切相关。为了腾出空间部署数据容量更高的V2型号卫星,SpaceX主动退役了部分Gen1卫星。同时,星链卫星的寿命约为5年,低于300公里轨道的卫星受大气阻力影响更大。因此,SpaceX计划每年发射数百颗卫星,并依赖Starship火箭进行大规模部署。然而,这种频繁的发射和退役也形成了“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卫星坠落的问题。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