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泰斗科斯,在其晚年岁月中,持续表达了对一个开放“思想市场”缺失的深切忧虑。1974年,科斯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产品市场与思想市场》一文中,首次从广义角度探讨了“思想市场”的概念,超越了法律界的狭义理解,融合了经济学家的视角。
科斯所定义的“思想市场”,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概念,它代表了学术、观点、言论、信仰的自由表达与竞争。这既包括思想生产上的自由,也涵盖思想接受上的竞争。其核心在于,无行政或法律力量限制研究内容,个人有权自由选择理论与观点,而各种理论与观点则需通过逻辑与说理来争取认可。
在2012年《财经》年会的视频致辞中,已101岁高龄的科斯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思想市场的缺乏,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根源。他强调,开放自由的思想市场虽无法阻止错误或邪恶观念的产生,但历史证明,压抑思想市场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一个运作良好的思想市场能够培育宽容,是对抗偏见和自负的有效解药。
经济学家张维迎进一步阐释了科斯的思想市场概念,认为它指的是学术、观点、言论、信仰的自由表达和竞争。科斯将思想市场与商品市场进行类比,认为两者都需要自由竞争的环境,但思想市场有其特殊性,其运行机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商品市场。
科斯认为,思想市场对于经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创新、纠错、制度演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思想市场是创新的源泉,缺乏自由的思想交流会阻碍创新。同时,思想市场也具备强大的纠错机制,能够通过竞争淘汰错误观念,形成社会共识。一个好的思想市场有助于经济转型和制度创新,而资源配置也受到思想市场的影响,限制思想自由会导致人才和资源错配。
科斯指出,尽管中国在市场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思想市场的开放仍显不足。他认为,思想市场与商品市场有着显著区别,商品市场中任何人都可以出售商品,而思想市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尽管他们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作用至关重要。
科斯的思想市场理论深受英国诗人弥尔顿和经济学家迪雷克特的影响。弥尔顿曾主张思想市场的崇高地位,科斯曾引用弥尔顿的演讲:“我们无法想象将地球上所有知识商品化,像打包布那样标记和许可。”科斯之所以极力推动思想市场,是因为相比商品市场上的强者愈强,思想市场上思想供给者对垄断的兴趣往往更小。
科斯在晚年仍对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高度关注,并以视频方式发出告诫,这从侧面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的担忧。科斯关于思想市场的理论,不仅是对市场经济的深刻理解,更是关乎发展实践的重大命题。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愈发显著。
科斯坚信,未来思想市场必将出现,人们将看到宏观经济受益于思想的讨论,并产生巨大变化。他关于思想市场的论点,不仅是对经济学的贡献,更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