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增持动作频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港交所披露的最新权益资料显示,弘康人寿多次增持郑州银行H股,显示出其对区域性城商行的青睐。与此同时,平安资产和中国平安则选择增持国有大行邮储银行的H股,持股比例均已超过14%。
据统计,自年初至7月中旬,包括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瑞众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在A股和H股市场频繁增持银行股,加仓次数超过百次,并多次触发举牌线。从保险投资余额来看,保险公司持有的股票市值约为2.8万亿元,其中港股银行股的持仓占比超过20%。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保险资金大举增持银行股,不仅因为银行股的高股息吸引力,更反映了保险公司加码银保渠道的战略布局。近年来,银保渠道期交保费增长迅速,已逐渐接近个险渠道,一些头部保险公司更是将银保渠道作为战略重心,试图通过增持银行股,加强与银行的合作,抢占银保市场。
数据显示,未来10至15年,银行渠道的新业务价值有望超过个险渠道的两倍甚至三倍。即便是目前仍以个险为主的老七家保险公司,其银保新业务价值也将超过个险,银保期交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4年的26%上升至40%左右。
一家头部寿险公司高管表示,随着低利率时代的到来,银行和保险都面临着利差的收窄带来的挑战。未来,双方将更加紧密地合作,通过战略联盟和资本纽带绑定长期利益,实现共赢。这种趋势在保险资金频繁增持银行股的背后得到了充分体现。
具体来看,自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潮再起,银行股在险资持仓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7月中旬,已有11家险企对17家上市公司进行举牌,次数超过2024年全年,其中10次涉及银行股,中资银行H股占比高达九成。
以“平安系”为代表的险资,增持对象包括建行、农行、工行、邮储和招行等多家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其中,工行H股的持股比例已高达54.21%,邮储、招行、农行H股的持股比例也均超过40%。
除了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区域性城商行也受到了险资的青睐。弘康人寿在短短一个月内,三次增持郑州银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8.04%。险资也在A股市场积极扫货银行股,多家保险机构成为A股银行的前十大股东。
险资频繁加仓银行股的背后,除了银行的高股息和稳健分红特点契合险资投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银保渠道已成为部分险企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个险人力持续下滑、业务下降,银保渠道的价值重塑成为险企的重要战略考量。
“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改变了银保渠道无序的佣金竞争,使得银保渠道从单纯的保费规模通道转变为险企的高价值增长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上市险企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增长显著,中国平安同比增长62.7%,新华保险更是高达516%。
对于中小险企而言,银保渠道同样是一条现实出路。在互联网保险业务受限的背景下,银保渠道提供了效率更高的机制,使中小险企能够快速实现客户触达与业务落地。通过与区域性银行的合作,中小险企能够差异化竞逐银保市场。
然而,尽管险资频繁加仓银行股,但在国有大行的董事会席位中,险资依旧缺席,仅在少数股份行和城/农商行中拥有零星席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险资与银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未来,随着银保合作的深入发展,期望监管及相关部门能适当放宽标准,促进险资与银行更紧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