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超导技术凭借其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独特物理性质,正逐步成为推动多个领域变革的核心力量。中国科研团队近期在超导材料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不仅刷新了铁基超导线材的性能纪录,还在镍基超导材料研究方面开辟了新路径,为全球超导研究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近日宣布,成功开发出一种铁基超导线材制备新技术,制备出的新型高载流铁基超导线材在载流性能上实现重大突破。实验数据显示,该材料在中等强度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显著超越以往最高水平,而在极强磁场下,性能提升更是达到原来的数倍,一举创下铁基超导线材载流性能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杂志,标志着中国在超导材料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铁基超导材料因其磁场耐受性强、稳定性高、制备成本低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可控核聚变装置及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等领域的理想选择。然而,要实现这些高端应用,关键在于制造出能够承载极高电流的超导线材。此次新型高载流铁基超导线材的问世,无疑为这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支撑。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在镍基超导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物理系的陈仙辉研究团队,联合上海前瞻物质科学研究院曾桥石研究组、安徽大学葛炳辉研究组,在混合型Ruddlesden–Popper(RP)结构镍酸盐La5Ni3O11单晶中发现了高压诱导的高温超导电性。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镍基高温超导体材料家族,更为高温超导机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体系,有望推动超导理论向更深层次发展。
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前景,正吸引着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密切关注。作为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意义的先进材料,超导材料能够实现常规材料无法企及的大容量无阻输电、超强磁场等应用,对能源、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东尼•莱格特曾预言:“谁解开高温超导之谜,谁就掌握了21世纪能源革命的钥匙。”在铜基、铁基、镍基三类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和研究中,中国科学家正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潜力。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相比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电流、磁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应用空间更为广阔。近年来,随着可控核聚变需求的推动,高温超导带材规模化降本成效显著,头部企业的生产成本已接近工业加热、电力电缆等领域的应用平价线。预计未来核聚变需求的加速释放,将进一步推动高温超导材料的经济性提升,打开百亿级市场空间。
展望未来5至10年,超导领域有望迎来两大突破性进展。一是更高温度超导材料的发现,目前高压下的最高温超导材料已达-13℃,科学家正致力于探索常压高温超导材料,一旦实现,将深刻变革能源、交通等行业。二是拓扑超导的实用化,这类材料具有拓扑保护特性,可构建容错量子比特,显著降低出错率,被视为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关键。全球多个科研团队正力争在5年内造出首个拓扑量子比特,为量子计算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超导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概念股的强劲表现。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9月5日收盘,超导概念股今年以来平均涨幅达34.1%,其中7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50%。在估值水平方面,仅金杯电工、博威合金、中天科技、汉缆股份、中孚实业、广大特材6只个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显示出较高的投资价值。特别是金杯电工,滚动市盈率为13.93倍,位居最低,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7.46%,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在机构关注度方面,共有10只超导概念股获得5家以上机构“积极型”评级,其中中天科技最受青睐,共获得19家机构评级。该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天超导,已建成国内先进的超导技术研发基地,可提供各类超导磁体、超导限流器、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等的研制、测试及低温制冷系统成套解决方案,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机构扎堆关注的10只个股中,根据5家及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概念股有5只,包括广大特材、中孚实业、联创光电、东方钽业、西部超导。以广大特材为例,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32.67%。华金证券研报认为,该公司以高品质特种合金材料和零部件为核心业务,持续在风电、高端装备等领域拓展,当前成本端压力缓解,盈利能力修复,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