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预定利率下调,分红险却成险企“新宠”,下半年销量能否逆势上扬?​

时间:2025-09-09 21:58:28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人身险预定利率的持续调整,2025年以来,上市险企纷纷将转型重心转向分红险业务。近期披露的中报数据显示,头部寿险公司分红险销售占比显著提升,部分渠道期缴保费中分红险占比已超七成。这一转型趋势既反映了行业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战略调整,也折射出险企优化负债结构、管控利差损风险的迫切需求。

从销售数据看,太平人寿表现尤为突出。其2025年上半年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分红险占比达87.1%,全渠道新单长险结构中分红险占比高达91.3%。其中,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97.5%,银保渠道占比85.8%。中国太平在业绩简报中特别指出,分红险转型带动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8%,达到61.81亿元。太保寿险同样实现跨越式增长,上半年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代理人渠道占比达51%,规模保费同比增长近14倍至101.28亿元。

平安人寿以约500亿元的分红险保费规模领跑行业,同比增长41%。新华保险个险渠道4月至7月分红险期缴保费占比超70%,银保渠道同期占比超30%。人保寿险、阳光人寿上半年分红险保费分别达114亿元和67亿元,形成多层次竞争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行业普遍认为其分红险业务规模亦不容小觑。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下,分红险优势进一步凸显。2025年9月,分红险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下调至1.75%,普通型人身险利率从2.5%降至2%。太保管理层分析认为,利率差缩小使分红险相对优势增强,长期有利于管控利差损风险。新华保险管理层则表示,预定利率下调将推动分红险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已将其定位为主流产品,并深化产品开发。

面对转型挑战,险企推出多重配套措施。太保实施"四大差异化"策略:渠道上采取个险先行、银保跟进模式;区域上根据客户偏好配置资源;考核上强化分红险占比权重;人才上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新华保险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资负联动专班,通过绩效考核牵引转型。平安则从产品设计、佣金倾斜、资负匹配三方面发力,推出多类型分红产品,建立多账户体系提升竞争力。

行业专家指出,分红险"保底+浮动"的机制能有效降低险企负债成本。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表示,非刚性负债成本产品可增强险企应对利率下行的弹性。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认为,浮动收益型产品既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保障,也能帮助险企实现保费收入增长。中信证券非银分析师更指出,分红险转型将推动保险公司估值体系从市净率向内含价值倍数转变。

中国太平中期业绩简报显示,分红险转型使新业务价值对经济假设的敏感性显著下降。2025年上半年,不利情景负面影响幅度从2024年的30.5%大幅缩减至5.5%。这印证了行业共识:通过与客户共担投资风险,分红险能有效平滑利率波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随着下半年产品转型加速,多家险企明确表示将加大分红险供给。平安管理层透露,财富养老类产品将全面转向分红型,保障类产品也将丰富分红型供给。太保预计全年分红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新华保险则计划深化产品开发,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这场由利率下行引发的行业转型,正在重塑人身险市场的竞争格局。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