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尼日利亚主流媒体“PM News”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评论文章,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文章指出,当部分西方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停滞不前时,中国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不仅重塑了自身能源结构,更为发展中国家开辟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凭借化石燃料主导全球能源市场,积累了技术与资本优势,却在气候行动中表现消极。文章批评部分欧洲国家存在双重标准:一方面在国际场合高调宣扬环保理念,另一方面却持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传统能源项目,甚至通过复杂的监管体系维护既得利益。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承诺的质疑。
相比之下,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实践更具说服力。从风电、光伏的大规模应用,到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中国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了新能源成本。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太阳能与风能发电成本下降超70%,这一突破直接惠及非洲、拉美及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得以以更低成本接入绿色能源,逐步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增强能源自主性。
文章特别强调,中国的绿色发展模式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范式。与西方“技术垄断”不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建设太阳能电站、完善电动汽车产业链等方式,为合作方创造就业机会,培育本地产业能力。例如,在非洲与东南亚,中国企业的投资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更帮助当地构建了从生产到运维的完整体系,实现了从“资源输入”到“能力输出”的转变。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经验具有双重意义:既提供了摆脱能源贫困的现实路径,也展现了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文章认为,中国没有依赖殖民或资源掠夺,而是通过长期战略规划与技术创新,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核心推动者。面对气候危机,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像中国这样能提供技术、资金与产业支持的伙伴,而非仅停留在口头承诺的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