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科技创新融入日常:中国智造如何凭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领跑全球赛道

时间:2025-09-19 15:34:07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日常生活,从充满未来感的智能设备到服务型机器人,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更重构了多个行业的工作模式。在上海,一批科技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推动中国智造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走进一家将总部迁至上海的AR眼镜企业,记者体验了全球首款消费级AR眼镜的升级版本。通过佩戴这款轻便设备,用户可随时随地享受私人影院级别的视觉体验。"我们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包括全球首个视网膜级光学模组和首颗专用空间计算芯片。"企业联合创始人张宇指着展示墙上的专利证书介绍,该芯片研发历时三年,目前搭载于最新产品中,使企业连续四年稳居消费级AR眼镜市场销量榜首。

在机器人测试区,工程师们正在模拟复杂场景对服务机器人进行训练。这些设备不仅要应对不同地面的坡度变化,还需精准识别障碍物。"餐厅环境对机器人配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指着正在进行振动测试的机器人说,通过持续优化算法,企业已形成覆盖酒店、医院等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目前,其产品出货量突破10万台,畅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机器人市场的突破,离不开上海构建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2017年启动的"人工智能人才高地"计划已初见成效,全市相关领域人才规模达30万人,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在魂伴科技的实验室里,90后创始人要真地正带领团队训练陪伴机器人。"我们需要教会机器理解握手、比心等人类动作的语义。"这位电影专业出身的创业者,通过一年系统学习完成了从影视到人工智能的跨界转型。

同样选择在上海创业的张佳维,正带领团队探索AI在商业场景的应用。这位1994年出生的创始人将自身团队作为首批测试对象:"我们20人的真人团队配合150个AI员工,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其公司研发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已在中亚、东盟等地区落地,中国AI技术的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

产业生态的完善离不开创新载体的支撑。在徐汇区"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创业者们可一站式获取算力调度、公共语料等五大功能平台支持。"这里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学科技术交流成为常态。"入驻企业代表表示,该社区成立两年即成为初创企业首选地。向东20公里的浦东"模力社区",则吸引着成熟企业总部入驻,形成"西有模速空间、东有模力社区"的产业新格局。

"楼上楼下就是合作伙伴,这种布局极大提升了技术迭代效率。"华院计算副总裁张越己指着相邻办公室的合作伙伴说,这种产业集聚模式使企业能快速获取最新技术资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从核心技术突破到市场应用拓展,上海正通过人才集聚与生态构建,为中国智造注入持续发展动能。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