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银行再次对部分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作出调整,引发市场关注。据悉,此次调整自2025年10月15日起陆续实施,涉及17款产品,其中两只产品风险评级被下调,其余产品则呈现评级上调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下调风险评级的两款产品均为易方达管理的混合型FOF基金,风险等级从PR3降至PR2。与此同时,汇添富基金旗下两款北交所主题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风险评级则从PR4上调至PR5,达到最高风险等级。工银瑞信基金的一款养老主题产品“工银养老2055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A”的风险评级也从PR3上调至PR4。
据统计,这已是中信银行年内第四次对代销产品风险评级进行调整。此前,该行在5月曾一次性上调158款产品的风险评级,创下业内单次调整数量之最。中信银行相关人士曾表示,每年都会根据销售适当性管理办法,重新梳理产品评级的合规性。
除中信银行外,今年以来,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相继对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进行了调整。从公开信息来看,除中信银行本次调低两款产品评级外,其他银行的调整方向主要为上调。
例如,1月7日,民生银行宣布自2025年1月10日起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2月10日,建设银行调整了21款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5月23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持续开展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动态评估工作;8月20日,宁波银行宣布将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从“中高风险”上调为“高风险”。
对于银行频繁调整代销产品风险评级的现象,某上市银行理财子相关人士表示,这是银行履行“卖者尽责”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常规动作。通过动态调整风险评级,银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产品风险,帮助投资者做出谨慎决策。
某券商宏观分析师指出,股市本身属于高风险投资领域,在A股市场震荡走高的背景下,银行上调偏股型混合基金的风险评级,旨在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至于养老主题基金的风险评级差异,则取决于其底层资产配置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投资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该分析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