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划半年之久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戛然而止,被称为“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688339.SH/02402.HK)氢能产业链整合战略遭遇挫折。近日,该公司正式宣布终止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方案,中国旭阳集团(01907.HK)同步发布公告确认交易终止。
根据双方公告,交易终止的核心原因是“未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在9月8日召开的投资者说明会上,亿华通管理层重申了这一表述。但据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透露,交易破裂的深层矛盾在于两家企业的战略定位存在根本分歧——旭阳集团依托化工主业布局绿氢,旨在服务合成氨、甲醇等传统业务;而亿华通近年虽加速绿氢布局,但其核心诉求是通过绿氢业务反哺燃料电池主业。
作为国内燃料电池系统龙头企业,亿华通2012年成立后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型。据势银(TrendBank)统计,2024年该公司以20.8%的市场占比位居中国燃料电池装机量首位,但今年上半年已跌出行业前十。其财务数据显示,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10.5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53.25%至7192.9万元,净亏损扩大至1.63亿元。
交易标的旭阳氢能隶属于全球最大独立焦炭生产商旭阳集团,该公司1995年成立后形成化工、焦炭双主业格局,2024年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暴跌90%至1亿元。旭阳氢能的主营业务覆盖高纯氢生产、综合能源站运营及绿氢制备技术研发,其“副产氢开拓市场,绿氢有序替代”的战略与亿华通的燃料电池主业形成产业链互补。
今年3月12日,双方曾签署框架协议,拟通过股权置换实现深度绑定:旭阳集团计划以旭阳氢能全部股权换取亿华通A股股份(对价18.53元/股),并出资不超过5.5亿元认购新股。交易完成后,旭阳集团将成为亿华通控股股东。但分析师指出,旭阳氢能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0.8%,叠加氢能项目普遍依赖补贴、回报周期长的行业特性,使资金链紧张的亿华通难以承担收购后的业绩兜底及后续投资压力。
上海有色金属网氢能分析师史鑫此前曾分析,两家企业的资源整合本可形成制氢端与燃料电池端的协同效应,但在当前行业环境下,氢燃料电池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困境。数据显示,2024年旭阳氢能营收同比下降21%至3.2亿元,旭阳集团整体净利润较2023年减少8.9亿元,其中焦化及化工板块利润减少5.3亿元成为主因。
面对经营压力,亿华通在投资者说明会上宣布实施“紧缩发展”策略:缩减研发投入、优化组织架构、加强现金流管理并控制资本性开支。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披露当日同步发布核心技术人员杨绍军离职的消息,这位自2016年加入、曾任工艺部经理及生产测试负责人的技术骨干,其离职引发市场对研发能力的担忧。
尽管采取阶段性收缩措施,亿华通管理层仍强调对氢能产业长期前景的信心。他们认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推进及城市示范群政策落地,基础设施完善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下降将推动行业发展。目前,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已从公交领域扩展至环卫、物流、冷链运输等多领域。
针对战略规划调整的疑问,亿华通明确表示将继续以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为主业,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进商业化进程,产品聚焦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及固定式发电领域,并积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