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娱乐圈内再次掀起波澜,导演于正的一条深夜微博成为了舆论焦点。
在这条微博中,于正言辞激烈地为杨幂辩护,称她无需靠任何作品“翻身”。他配了一张杨幂在《酱园弄》中的剧照,照片中的杨幂眼神坚定,嘴角挂着伤痕,引人深思。微博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支持者列举出杨幂的一系列收视佳绩,如《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认为她早已是名副其实的“收视女王”,根本无需“翻身”。然而,质疑者则指出杨幂近年来部分作品的豆瓣低分,如《筑梦情缘》4.6分、《谈判官》3.4分,质疑她为何总在强调“转型”。
这场争论的实质,已经超越了杨幂个人,触及到了85后花旦群体的共同困境。随着流量时代的红利逐渐消退,市场对“演员”的定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曾经的流量女王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杨幂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流量与争议。从《宫锁心玉》的爆红,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收视神话,她一直是娱乐圈的焦点。然而,近年来她的作品反响平平,观众开始质疑她是否被“少女感”所困。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杨幂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从谍战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中的冷血特工,到戛纳首映的《酱园弄》中的家暴受害者,再到历史正剧《长安的荔枝》,她的每一次尝试都被外界视为转型的突围。
于正的力挺更是将这场争论推向高潮。他坚称杨幂有颜值、有演技、有国民度,根本不需要靠一部剧翻身。然而,网友的质疑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杨幂近年来接严肃题材就是为了转型,有人质疑于正自己拍的剧也是流量至上,还有人认为于正是在蹭热度。杨幂和工作室的回应则显得颇为低调,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反而让舆论更加沸腾。
事实上,杨幂的困境也是85后花旦们的共同问题。赵丽颖靠《风吹半夏》、《幸福到万家》成功转型实力派,刘诗诗复出后收视不错但仍被批演技无长进,唐嫣则短暂翻红后资源未见突破。市场对她们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既要保持流量又要突破演技,既要维持少女感又要驾驭成熟角色,这种“既要又要”的期待无疑是一种悖论。
这场“翻身”争论背后折射出娱乐圈的几大现实。流量明星的“保质期”正在缩短,观众对“演员”的定义也在变化,资本仍在左右市场。杨幂能接到《酱园弄》、《长安的荔枝》等优质资源背后是资本的倾斜,但观众是否买单最终仍取决于作品质量。
那么,杨幂到底需不需要“翻身”呢?这个问题或许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对粉丝来说,她早已是巅峰无需证明;对市场来说,她必须不断突破才能维持地位;对黑粉来说,她永远“不够好”。这场争论注定不会停止,因为娱乐圈的生存法则本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翻身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