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西贝与罗永浩“预制菜”之争升级,是消费者权益捍卫还是企业名誉保卫?

时间:2025-09-12 18:21:21来源:影像温度编辑:快讯团队

一场由预制菜定义引发的风波,正在餐饮界与公众舆论场中持续发酵。网红企业家罗永浩与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的公开对峙,不仅将预制菜话题推向风口浪尖,更折射出餐饮行业面临的信任危机与经营困境。

事件的导火索源于罗永浩9月10日在北京西贝门店的一次用餐体验。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西贝菜品“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并配以情绪强烈的表述。这条动态迅速引发连锁反应,西贝董事长贾国龙随即通过媒体强硬回应,连用三个“一定”强调起诉决心:“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贾国龙公开了罗永浩当日的消费明细:5人用餐点15道菜,消费830元,且用餐结束后曾评价菜品“挺好”。他指出,罗永浩的指控不仅与消费体验矛盾,更涉嫌损害企业商誉。“作为公众人物,用‘太恶心’这样的词汇贬损品牌,已经构成违法。”贾国龙同时宣布,西贝全国370余家门店后厨将全面开放,接受公众监督。

面对法律威胁,罗永浩并未退缩。他通过社交媒体隔空喊话:“来吧,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为证明指控,罗永浩宣布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并计划以iPhone17为奖品,公开征集检测预制菜的技术手段。这一系列动作将争议推向高潮。

双方的核心分歧在于预制菜的定义。根据我国现行标准,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门店最终烹饪的菜品不被归类为预制菜;但罗永浩等消费者认为,非现场制作的菜品即属预制菜范畴。西贝客服坚称菜品均为即时烹制,而罗永浩则强调:“我反对的不是预制菜,而是隐瞒。”

公众意见呈现明显两极化。支持西贝的网友认为,品牌已公开后厨并否认使用预制菜,罗永浩的指控缺乏依据;而支持罗永浩的群体则指出,消费者支付现做菜品价格却可能吃到加热产品,这种心理落差才是矛盾根源。一位餐饮行业分析师表示:“争议本质是信息不对称——企业认为符合标准即可,但消费者更在意知情权。”

这场风波背后,是餐饮行业深层的经营压力。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餐饮品牌普遍面临营收下滑,任何负面事件都可能成为压垮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西贝的强硬反击,既是为维护商誉,也是对行业信任危机的回应;而罗永浩的“较真”,则代表了消费者对透明度的迫切需求。

目前,双方均未撤下强硬姿态。西贝坚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罗永浩则继续征集证据。这场争议已超越个案,成为餐饮行业如何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效率与透明度的集体反思。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我们不怕吃预制菜,怕的是花现做的钱,买到的却是‘科技与狠活’。”

更多热门内容